詩經 - 風 - 二、召南 - 020 摽有梅
詩經 - 風 - 二、召南 - 020 摽有梅
摽:《毛传》:“摽,落也。”
有:词头,如称“周”为“有周”。
梅:《韩诗》作“楳”。果名,今称酸梅。《说文》:“某,酸果也。”“某”是正字,“梅”“楳”都是后起字。
七:七成。指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。
庶:众。
士:古称未婚男子为士。《荀子﹒非相篇》:“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。”杨倞为之注:“士者,未娶妻之称。”
迨:及、趁着。
吉:吉日。
三:三成。树上梅子只剩下三成,喻女子年龄渐大。
今:《毛转》:“今,急辞也。”朱熹:“今,今日也。盖不待吉矣。”
顷筐:浅筐,犹今之畚箕。
塈:取。《广雅》:“摡,取也。”塈是摡的假借字。
謂之:謂,会的假借字(从马瑞辰《通释》说)。会之,指仲春会男女,不必举行正式婚礼,便可同居。见《周礼﹒媒氏》。
詩經 - 風 - 二、召南 - 020 摽有梅
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诗。
待嫁的女子望见梅子落地,引起了青春将逝的伤感,希望马上同人结婚。
《周礼﹒媒氏》:“仲春之月,令会男女。于是时也,奔者不禁。若无故而不用令者,罚之。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。”《毛传》:“会而行之者,所以蕃育人民也。”这两段话,可说明本诗的背景。
龚橙《诗本义》说:“摽有梅,急婿也。”陈奂说:“梅由盛而衰,犹男女之年齿也。梅、媒声同,故诗人见梅而起兴。”这两段话,道出了诗的主题和兴义。
此诗与《詩經 - 風 - 一、周南 - 006 桃夭》,都是反映女子婚嫁的诗篇。《桃夭》充满了对妙龄女郎婚嫁及时的赞美,故诗之情趣欢快;此诗流露出待嫁女子唯恐青春被耽误的怨思,故诗之情意急迫。孔子说《诗》“可以观”,从这两首诗中,风俗人情,瞭然可见。
诗分三章,每章一层紧逼一层,与诗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。首章“迨其吉兮”,尚有从容相待之意;次章“迨其今兮”,已见焦急之情;至末章“迨其謂之”,可谓迫不及待了。三复之下,如闻其声,如见其人。
「 欢迎使用小程序访问该文章 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