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經 - 風 - 二、召南 - 024 何彼襛矣
詩經 - 風 - 二、召南 - 024 何彼襛矣
襛:豔盛貌。
唐棣:又作棠棣,树木名。结果实形如李,可食。
華:古“花”字。
曷不:何不,怎么没有。
肅雝:严肃和睦的气象。《毛传》:“肅,敬。雝,和。"
王姬:周天子姓姬,他的女儿或孙女称王姬。
平王:东周平王宜臼。《毛传》:“平,正也。武王女,文王孙。适齐侯之子。”惠周惕《诗说》批评说:“‘何彼襛矣’明言平王,而旧说以为武王。……盖昔人误认二南为文王时诗。”章潢《诗经原体》也说:“若必指为文王时,非特不当作‘正’义;而太公尚未封齐,则齐将谁指乎?”他们都指出了《毛传》之误。
孙:外孙女。马瑞辰《通释》:“诗所云平王之孙,乃平王之外孙。言平王之外孙,则于诗句不类,故省而言之曰孙,犹《詩經 - 頌 - 二、魯頌 - 300 閟宫》诗‘周公之孫’,不言曾孙而但言孙也。诗二句皆指齐侯女子言。”
子:女儿。马瑞辰《通释》:“齐侯之子,谓齐侯之女子,犹《詩經 - 風 - 五、衛風 - 057 碩人》诗‘齊侯之子’,《詩經 - 雅 - 二、大雅 - 261 韓奕》诗‘蹶父之子’,皆谓女子也。”
釣:指钓鱼的工具。
維:“維”古与“惟”通。《玉篇》:“惟,为也。”即“做”的意思。
維:语助词,含有“是”意。
絲:丝线,用于做钓鱼的绳。
伊:同“維”,为、做。《郑笺》:“以丝为之纶,则是善钓也。”
緍:钓丝。《段注》:“《传》曰:‘緍,纶也。’谓纠丝为绳也。”朱熹曰:“丝之合而为纶,犹男女之合为昏也。”
詩經 - 風 - 二、召南 - 024 何彼襛矣
这是描写齐侯的女儿出嫁,车辆服饰侈丽的诗。
《詩經注析》认为,“曷不肅雝”两句,是全诗的枢纽,提出王姬结婚的车马怎么没有严肃和谐的气氛,以车代人,隐含讥刺,表现诗人立言之妙。
《毛诗序》以为是“美王姬”之作。朱熹《诗集传》也说:“王姬下嫁于诸侯,车服之盛如此,而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,故见其车者,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,于是作诗美之。”
这两种说法,我均不太认同。風是各地民歌,作者几乎全是民间歌手,表达常常直白畅快。我曾在《詩經 - 風 - 二、召南 - 012 鵲巢》里简析过,如《詩經 - 風 - 三、邶風 - 035 谷風》是一首弃妇诗,诗中就有“誰謂荼苦?其甘如薺”(谁说苦菜苦了?对我来说,比起被抛弃的苦,苦菜的苦就如荠菜一样甜。);又如《詩經 - 風 - 九、魏風 - 113 碩鼠》,诗中则有“碩鼠碩鼠,無食我黍!”之句。而此诗通篇下来,讥讽之义不显。
王姬出嫁,路旁观望的人肯定不止诗人一个。人多,必定喧哗吵闹。“曷不肅雝”,是诗人反问观望的人“(大家)怎么不肅雝了?王姬出嫁的车马过来了呀。”虽是反问,却是通过反问,告诉大家应该“肅雝”了。且这告诉,并不是严厉的告诫、要求,只是诗人行文的一种方式,是措辞的一种手段。
既然诗写齐侯女儿出嫁,她又是周平王的外孙女,为什么这首诗列在“召南”,而不列于“齊風”或“王風”?
魏源《诗古微》说:“平王四十九年以前,未入春秋,安知无王姬适齐,而所生之女别适他国者?齐女所嫁,当是西畿诸侯虞、虢之类。其诗采于西都畿内,既不可入东都王城之風,犹不可入齊風,故从召南陕以西之地而系其風尔。”
「 欢迎使用小程序访问该文章 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