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經 - 風 - 三、邶風 - 026 柏舟
詩經 - 風 - 三、邶風 - 026 柏舟
汎彼:等于叠字汎汎,漂浮貌。
柏舟:柏木制的船。
亦:语助词,无义。
汎:同泛,浮,动词。
流:水流。这是说柏舟漂浮在水流中,含有无所依靠的意思。
耿耿:忧心焦灼貌。“耿”音义皆同“炯”。《鲁诗》作炯。严忌《哀时命》:“夜炯炯而不寐兮,怀隐忧而历兹。”,正本此诗。《说文》:“炯,光也。”又引杜林说:“耿,光也。”按古人每以火比忧,如《詩經-雅-一、小雅-191 節南山》“憂心如惔”、《詩經-雅-一、小雅-167 采薇》“憂心烈烈”等。
如:同“而”。
隱憂:深忧。“隱”同“殷”。《韩诗》作“殷”。《邵明文选﹒叹逝赋》“在殷忧而弗违”,注:“殷,深也。”
微:非,不是。
以敖以遊:二个“以”字均是语助词。敖,今作“遨”,游玩。王先谦《集疏》:“非我无酒遨游以解忧,特此忧非饮酒遨游所能解。”
匪:不是。《广雅》:“匪,非也。”
鑒:镜子,用青铜制成,形圆。《毛传》:“鑒,所以察形也。”
茹:容纳。本义为食,这里是引申义。我心不象镜子,好人坏人都可容纳。严粲《诗缉》:“鑒虽明,而不择妍丑皆纳其影。我心有知善恶,善则从之,恶则拒之,不能混杂而容纳之也。”
據:依靠。
薄:语助词,此处含有勉强的意思。王夫之《诗经稗疏》:“薄言往愬者,心知其不可據而勉往也。”
愬:诉苦。“愬”是“诉”的或体。《说文》:“诉,告也。从言,斥省声。愬,诉或从朔心。”
轉:移动。
卷:今作“捲”。《毛传》:“石虽坚,尚可轉。席虽平,尚可卷。”《郑笺》:“言己心志坚平,过于石席。”
威儀:仪容,指态度容貌。
棣棣:娴雅富丽貌。
選:“算”的假借字,古书中多假借“選”为“算”。言自己仪容美备,不可胜数。全章抒写自己没有缺点,决不降志屈从于他人。
悄悄:心中愁闷貌。《说文》:“悄,忧也。”
愠:《说文》:“愠,怨也。”言自己被一群小人所怨。
群小:朱熹《诗集传》:“众妾也。”
覯:音义同“遘”,遇、碰到。
閔:“愍”的假借字,指中伤陷害的事。
静:《说文》:“静,寀也。”“寀”即“审”,仔细。马瑞辰《通释》:“此诗静字宜用本义,训寀。言为语词,静言思之,犹云审思之也。”
寤:睡醒。
辟:《释文》谓宜作“擗”,《玉篇﹒手部》引诗经亦作“擗”,抚拍胸脯。《毛传》:“辟,抚心也。”
有摽:即“摽摽”,拍胸声。王先谦《集疏》:“女言审思此事,寐觉之时,以手拊心至于擘击之也。”
日居月諸:居、諸,都是语尾助词,叠韵,无义。日月指丈夫。
胡:何,为什么。
迭:更迭。陈乔枞《三家诗遗说考》:“《广雅》:‘迭,代也。’《毛诗》‘迭微’,当训为更迭而食。”
微:昏暗不明。诗人以日月无光喻丈夫总是昏暗不明。闻一多:“《國風》中凡妇人之诗而言日月者,皆以喻其夫。……本篇曰‘日居月諸,胡迭而微’,以此日月无光喻夫之恩宠不加于己也。”
匪澣衣:没有洗过的脏衣服。澣,洗
詩經 - 風 - 三、邶風 - 026 柏舟
这是一位妇女自伤不得于夫,见侮于众妾的诗,诗中表露了她无可诉说的委屈和忧伤。
诗以坚致牢实的柏木所作的舟,比自己气节的坚贞;以未洗过的脏衣,比自己心中的忧虑。这好像都是古代女子的口气。全诗没有一语涉及衛国政治,只是说在夫家不被宠爱,受到群小欺侮;找娘家兄弟诉苦,又得不到同情的一些家庭琐事。
朱熹解此诗说:“妇人不得于其夫,故以柏舟自比。”闻一多说:“《柏舟》,嫡见侮于众妾也。”两家之说近是。
俞平伯《葺芷缭蘅室读诗杂说》谓:“这诗……五章一气呵成,娓娓而下,将胸中之愁思、身世之飘零,婉转申诉出来。通篇措词委婉幽抑,取喻起兴细巧工密,在素朴的诗经中是不易多得之作。”
在章法上,此诗也很值得注意。起句以柏舟之泛彼中流,比喻自身无所倚托,逗起一篇旨意。次章以翻笔接入,直写其心,势捷而娇,从中可见其情。三章更由心及容止,“见非徒内志方严,即貌亦未尝有失色失笑之嫌”(毛先舒《诗辩坻》)。其委屈怨愤,自在言外。
一般诗都先道致恨之由,再写长恨之心,此诗则用逆笔,前三章表其心,至四章方写出忧伤何起,故其不幸,就更易唤起同情。
末章以自身不能如鸟奋飞,与起句之如舟无依呼应,兴无可奈何之叹。欲去不得去,欲归不得归,“一段隐忧,千载犹恨”(戴君恩《读风臆评》)。
「 欢迎使用小程序访问该文章 」